Chat with us, powered by LiveChat
商品項目:16291
庫存現貨
DATE - 2016/02/18
TOSHIBA 東芝要進行解體式重建
12月21日東芝發佈了業務調整對策和鉅額預虧。

東芝被會計造假長年掩蓋的結構改革是多麼遲緩,由此可見一斑。

曾經擁有6萬億日元銷售額和20萬員工的集團巨頭正在被迫進行「解體式重建」。

整合後能否提出新的增長戰略,實現V字復甦?

如何跨越橫亙在面前的高牆,東芝正在與時間賽跑。

「如果能稍微早一些採取措施,也不會帶來這麼大的損失」。

12月21日,東芝現任社長室町正志在記者會上表示。

東芝與日立製作所等其他電子企業相比,在結構改革方面被落後了一大塊。

東芝現任社長室町正志在記者會上(12月21日,東京港區) 

為何東芝的結構改革如此遲緩呢?

其實,東芝曾有過2次機會。

第一次是在2000年開始的IT泡沫崩潰之後。

東芝當時採取了裁員2萬人和退出DRAM業務等措施,但由於公司內部的強烈反對,再加上日元貶值等利多,虧損業務被保留下來。

同時,東芝在美國實施了對大型核電企業的鉅額收購。

第二次是雷曼危機後的2008年。同行業的日立出現了被稱為製造業史上最大規模的7873億日元最終虧損。

由於過去的利潤積累,財務基礎相對堅實,日立決定借機徹底「排膿」。另一方面,東芝卻背負著眾多虧損業務,

一名相關人士透露:「並未實施與日立相同力度的排膿措施」。此外,財務基礎「沒有日立堅實」也是原因之一。

低利潤的業務結構就這樣得到保留,最終引發了會計造假。由於錯失了2次良機,一位電子企業前社長認為東芝「失去了擺脫20世紀型業務結構的機會」。

例如,同行業的美國通用電氣(GE)在雷曼危機後,由於過度依賴金融業務,資金週轉遇到困難,出現了70年未見的分紅減少。

為此,通用電氣做出了被稱為「重置(Reset)」的結構改革決定。通用電氣認為,「技術革新對於國家的發展必不可少,

構建效率更高的製造業基礎也十分必要」。通用電氣對旗下業務進行了取捨和優化,選擇了回歸製造業。

通用電氣董事長傑夫·伊梅爾特在7月來到了日本。他表示,「製造業要轉為21世紀型」。

對飛機引擎和發電渦輪機實施聯網監控,獲得超出價格的服務收入是通用電氣新的全球戰略。

在 「IoT」(物聯網)領域,英國羅爾斯·羅伊斯(Rolls-Royce)、德國戴姆勒和法國米其林等企業處於領先地位。

其中,羅爾斯·羅伊斯的飛機引擎部門70%的銷售額是通過物聯網服務獲得。

日立和松下將重心轉移到汽車、鐵路等利潤豐厚的B2B業務上,實現了業績復甦。

此外,投資對象向物聯網等領域不斷擴展,日立還在推進對大數據分析和諮詢公司的收購。

東芝能否趕得上世界的結構變化?

東芝能否化挑戰為機遇?

改變製造業本身是目前亟待解決的課題。東芝也必須要「徹底重置」,才能涅槃重生。

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(中文版:日經中文網)編輯委員 中山淳史